上海2018年5月14日電 /美通社/ -- 近日,由美國著名建筑設計事務所ennead執(zhí)筆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方案的桃浦智慧城正式進入中期施工階段。ennead建筑事務所與臨港集團如下詮釋了桃浦智慧城的設計核心:集科技、智慧、生態(tài)于一體的21世紀新一代活力創(chuàng)新性城市社區(qū)與產業(yè)研發(fā)中心。
項目方案結合了世界范圍內極具影響力的城市設計先例與上海老城區(qū)傳統(tǒng)步行路網規(guī)劃,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引領”的基本原則,成功定義了上海這座生機勃勃的國際化大都市內,21世紀城市社區(qū)轉型發(fā)展新風向。
現(xiàn)如今,中國國內的城市建設正以一種史無前例的速度急劇擴張。摩天大樓遍地開花,各式基建和商業(yè)綜合體層出不窮。中國已超越世界各國成為當今建筑體量最多、尺度較大、建設速度較快的國家。
單一、獨棟式、超高層建筑定義了城市天際線,代表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步伐。
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合伙人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近日在南華早報發(fā)表署名文章,闡述了 “中國建筑應更專注公共空間” 這一觀點。
舒伯特先生認為,隨著中國國內中產階級群體的不斷壯大,公民文化空間需求不斷攀升。秀場式摩天大樓已無法滿足中產階級在文化、內涵、歷史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取而代之的將是經久不衰、富含文化積淀的公民文化建筑。
“以人為本”的中國新城市建設
毫無疑問,在過去20年間,美國在超高層建筑上的專業(yè)知識,已成為建設城市地標性、天際線式建筑的重要參考標準??杀氖?,西方城市建設中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視度與專業(yè)度卻并未受到同等重視。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各地迅速掀起城市化熱潮。單一用途的商業(yè)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城市建設儼然成為了建筑比高的試驗場。
洛克菲勒中心的建立打破了這種怪象,即,在設計上不再聚焦層高和單一功能,而更多地引入建筑本身對周邊環(huán)境和城市空間的附加作用,如零售商業(yè)、餐飲、公共空間和文化區(qū)間等。
洛克菲勒中心的設計理念根植于人類城市建設“初心”。早在超高層建筑技術成熟前,美國和歐洲的城市建設均是以開放式空間、廣場和公園等地為中心,如威尼斯圣馬可廣場和巴黎孚日廣場等。
動畫般的開放式空間,或可稱之為“城市空地”,是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并將承載一系列文化及公共活動。和作為城市天際線的超高層建筑一樣,“城市空地”亦將成為城市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對于建筑的定義正經歷著從“量”到“質”的過渡。作為城市建設者,我們又重新看到了引領當代城市化進程的希望。近期政策表明,中國政府將移除部分由國外建筑師設計的“怪”狀建筑,并以一系列代表中國文化積淀和核心價值的“新”式建筑取而代之,重新定義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
天際線式超高層建筑往往“遺世而獨立”
從領導層逐步向下滲透的,意識形態(tài)的進步將賦予城市建筑更多想象力與生命力。
過去20年間,中國建筑熱潮似乎充斥著高大、惹眼或古怪的、對公民文化建設貢獻甚微的天際線式建筑。為沖破上述怪象,中國開放商們間正掀起著一股“初代公共空間建設”運動。
與80年前的洛克菲勒中心一樣,建筑設計將更注重商業(yè)用地和城市文化的交融,包括但不限于藝術、教育、娛樂、交通和零售功能。
這或可喻為當代中國建筑的文藝復興:中國是時候將目光轉向與之生產力、發(fā)展?jié)摿ο嗥ヅ涞?,滿足公民精神文化建設要求的公共、文化建筑了。
放慢城市化進程,讓鬼城不復存在
城市體驗并不僅僅是鋼筋水泥間的單調乏味。城市公共空間已成為定義城市宜居宜業(yè)指數(shù)的重要標桿。中國新城市建設需突破建筑本身,創(chuàng)造一系列基于公民文化、精神建設綱要的城市空間。
作為建筑師,我們有義務落實并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性城市空間。公民文化和城市開放空間的建設也將滿足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對精神食糧的迫切渴求。
盲目地追求數(shù)量與速度,留下的只會是如鬼城般沒有靈魂的軀殼。新時代城市建設將更多地塑造出一個個尊重歷史、展望未來、促進文化發(fā)展并維護經濟穩(wěn)定的現(xiàn)代化“中國之城”。
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意味著巨大的公共空間建設需求,我們相信,假以時日,中國必將成為21世紀國際化示范性城市建設的新標桿。